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动态资讯 > 科技创新风彩

东源:厚植创新发展动能 科技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

发布日期: 作者:林世爵 唐斌 来源:广东科技杂志

       近年来,东源县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(市)为契机,立足生态优势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,奋力打造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“东源样板”和更高水平县域发展的广东典范。全县创新主体不断壮大、创新人才不断聚集、创新体制不断完善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、创新生态不断优化,科技创新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以下简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 2023年5月,科技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(市)建设名单,东源县以“科技支撑生态文明”主题入选,是我省此批仅有的两个入选县(市)之一。对此,东源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,以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为抓手,深入实施“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行动”“现代产业创新发展行动”“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行动”等八大任务,全力做好“引、育、融”三篇文章,全面激发和培育创新动能,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实现平稳起步、良好开局,成功入选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县,顺天镇及15个村顺利入选首批典型名单。

东源县城新貌

聚焦县域科技人才需求

做好“引”的文章

       县域创新发展,关键在人才。近年来,东源县坚持人才优先发展,聚焦县域科技人才需求,围绕新材料、新电子、硅产业、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部署人才链,不断做好“引”的文章。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,搭建引才平台。通过“双百行动”“雁归源行动”和东源县(广东工业大学)人才科创孵化飞地、河源东源(盐田)科技创新中心等反向飞地,不断完善“招商大使”“首席科技官”和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,打造“智汇东源”人才格局,形成“高校院所+平台+成果转化”的引才模式,年均对接人才100名以上,引进创新创业高端人才20名以上。二是围绕创新平台建设,搭建引才渠道。东源县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人才引进的先导性工程,牢固树立“筑好‘黄金巢’,引来‘金凤凰’”理念,先后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建了全省唯一的县级研究院——东源广工大现代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,和彭寿、罗锡文、李卫等院士团队共建了东源县硅材料中心、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、广晟广科稀土永磁创新研究院等,拥有富马硬质合金、铭镭激光等9家企业博士工作站。充分发挥东源高新区、船塘省级农业科技园等园区承载优势,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,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到东源创新创业。三是围绕综合能力提升,搭建引才支撑体系。积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,强化人才引育保障支撑。出台《东源县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》等人才政策,给予各类人才生活补助、住房补贴、科技项目扶持等支持,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。针对性开展“企业家引航计划”和“管理人员提升行动”,推动建立“导师+企业”培养制度,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水平。此外,围绕科技支撑“百千万工程”,东源进一步加强乡贤、“土专家”、“田秀才”等人才的培育和使用,将其充实到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中来。至目前,东源县农村科技特派员备案人数达183人,成为推动东源农业产业发展重要生力军。

东源县“百千万工程”人才干部培训基地

聚焦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

做强“育”的文章

       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,在县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东源县聚焦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,围绕县域创新所需的科技创新平台、企业主体和孵化体系,全力做足“育”的文章。一是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架构。推动东源高新区、船塘省级农业科技园和生猪、蓝莓、板栗、茶叶、丝苗米、油茶等6个省级产业园区建设科创平台,县外打造河源东源(深圳)产业促进中心、河源东源(深圳盐田)海洋经济合作实验基地等反向飞地,构建“根基扎在东源、枝蔓伸向大湾区”的高能级开放创新平台架构。此外,东源县还大力推动高校、科研院所在东源布局设点,促进创新要素向县域聚集。如在县城仙塘镇红光村建设了东源县“百千万工程”县域创新基地和东源“双百行动”校地合作实践基地,在顺天镇建设了广东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东源分院、广东老年大学东源学院。二是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。深入实施科技企业“双倍增”行动计划,构建完善“微成长、小升高、高壮大、大变强”的梯次培育机制;开展科技企业树标提质行动,大力推动晟源永磁、鑫达科技、铭镭激光等企业争创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截至2023年底,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8家,创新型中小企业达26家,专精特新企业从2020年的3家增长到2023年的23家,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30家增长到2023年的63家,形成了“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、高新企业顶天立地、创新先锋企业抢占高地”的生动局面。三是不断健全县域孵化体系。全面加强同“双百行动”高校、属地高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联系,聚焦高校师生创新创业需求和反向飞地企业孵化转化需要,首创“人才科创飞地”,跨地域建设孵化平台,探索“孵化在异地、产业化在本土”新模式,推动形成科技成果孵化、科技项目落地、成长型企业加速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。截至目前,东源县已建成省实验室1家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、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(基地)8家,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(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1家)、省级众创空间3家、国家级/省级星创天地17家。

东源高新区二期一角

东源物流园区一角

聚焦科技支撑产业发展
做足“融”的文章

        县域高质量发展,经济产业是重中之重,产业活则经济活。东源县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,聚焦政策引领“融”、产业共建“融”、协同创新“融”,全面推动“政产学研用”融合发力,全力做足政策、人才、产业、平台、资本“融”的文章。一是加强政策引领。接连制定出台《东源县关于奋战科技创新赋能,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标杆的实施方案》《东源县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措施》等重磅政策,建立县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,不断加大科技支撑县域创新发展力度,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据统计,近3年东源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从2020年的7563.2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3286.9万元,研发经费投入、研发人员、发明专利有效量等主要科技指标位居全市前列。二是推进产业共建。围绕主导产业积极优化企业创新平台布局,推动主导产业建立技术联盟,支持富马硬质合金等链主型龙头企业延链补链,联合高校瞄准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研发攻关,不断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,推动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跃升。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技术改造行动,助推霸王花、高峰科技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。三是强化协同创新。以产业为群落、平台为沃土、人才为种苗、资金为活水、政策为阳光,全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,打造高水平开放包容、富有弹性的创新生态,推动各要素融通共生、协同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