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动态资讯 > 通知公告

广东省科技支撑创新要素县域布局助推百县 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(2023-2025)

发布日期: 作者: 来源:广东省科技厅

各有关地级以上市科技局,各有关单位:
       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 量发展工程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关部署要求,按照《广东 省科技支撑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 发展实施方案(试行)》,我厅制定了《广东省科技支撑创新要素 县域布局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(2023-2025)》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
省科技厅

2023年11月2日

广东省科技支撑创新要素县域布局助推百县
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
(2023-2025)

       为深入贯彻落实《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 量发展工程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》《广东省科技支撑“百 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方案(试 行)》工作部署,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,引导科研要素聚集县域,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,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特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       一、指导思想
      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、重 要指示精神,按照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和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 质量发展工程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关要求(以下简称“百千 万工程”),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优势,支持科研院校在县域布局设点,设立“百千万工程”县域创新基地,加快科技成果在县域转移转化,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。
       二、行动目标
       到2023年底,聚焦粤东西北地区57个县(市)科技需求,按照“县域所需、高校所能”的原则,组织2所高校组团式对接1个县,科学确定省内82家高校与57个县(市)建立结对关系。
       到2024年底,支持结对科研院校在县域设立“百千万工程” 县域创新基地,引导平台、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县域聚集,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,强化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。
       到2025年底,提升“百千万工程”县域创新基地对当地主导 产业的支撑能力,在粤东西北地区打造一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样板,创新要素在县域布局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       三、重点任务
       (一)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
       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,加强对县域产业转型升级、技术改造、 工业设计等的服务。加大良种良法、先进农机、绿色农业等科技 推广力度,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,提升产业技术服务能力,助推县域产业发展。
       (二)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
       组织科研院校梳理科技成果资源,汇编科技成果目录,依托 “百千万工程”县域创新基地,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、企业需求有 效对接,通过技术转让、技术许可、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,将科 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,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,为县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       (三)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
       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到县域开展工作,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供给不足问题。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,组织返乡创业人员、企业商户、农民等分层分类开展各项专业技术培训, 培养一批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,为县域产业发展汇聚人才。
       (四)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
       积极发挥科研院校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,组建科技支撑“百 千万工程”智囊团,围绕科技发展规划、产业转型升级、企业技 术创新等开展咨询研究和决策服务工作,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
       四、 保障措施
       (一)加强组织领导
       省科技厅组织推动科研院校与结对县签署合作协议,明确共 建内容,细化规则指引,强化政策保障,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重点 难点问题。结对科研院校负责完善组织架构、加强人员配备、建 立管理规范和评价考核机制,结合实际,细化落实各项工作举措,
提升“百千万工程”县域创新基地服务能力。
       (二)强化专项资金支持
       省科技厅根据各地市科研院校县域布局设点工作情况,将科 技支撑“百千万工程”资金按年度下达各有关地市。各地市应将 相应的资金用于保障科技支撑“百千万工程”科研院校县域布局设点重点工作任务。
       (三)做好考核评估
       结对双方每年拟定共建项目清单并报省科技厅备案。各地市科技主管部门按要求提交“百千万工程”县域创新基地的工作情况
报送省科技厅。
       (四)营造良好氛围
       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、广播电视、报刊等媒介作用,在推动 “百千万工程”县域创新基地建设中及时发现新典型、总结新模式、 探索新机制,宣传推广各单位成功经验和做法,形成科研院校支、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

       附件:科研院校与57个县(市)结对关系表